您当前位置:保定理工学院 >> 阳光招生网 >> 招生动态 >> 浏览文章 |
高考政策从“育分”到“育人”
【招生动态】 加入时间:2016年09月28日 信息来源:不详 作者:admin 访问量:
|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办法》和《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作为广东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两个实施办法的出台意味着高考改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路线图。高考改革怎么改,课程设置如何配套,东莞将怎样迎接变化和挑战,又有哪些可资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注重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 今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2021年将统一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这些改革涉及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等多个层面,为考生带来更多红利。 据了解,此次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将考试科目由“套餐”变为“自助餐”。高考将统一实行“3+3”的考试模式,本科院校招生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而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方式。考生可以根据所报考的高校要求和自身的兴趣特长,在历史、思想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科目中自主选择,力求最大限度的尊重考生个性特点。 为了保证考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此次改革还完善了普通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两种类型,其中合格性考试覆盖了高中开设的所有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通用技术等14门科目,考试成绩以合格和不合格进行评定;而等级性考试则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成绩分为ABCDE等不同等级。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此次改革规定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不用参加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学业水平考试,用统一高考相应科目成绩替代,而参加等级性考试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的学生也可不参加相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不仅如此,考生一年有两次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机会,分别为每学年6月和次年1月开考,可自由选择。 与之相应,在录取方式上,采用“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体系,即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其中,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内容,突出了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考改革的东莞机遇与挑战 “实行 3+3 的考试模式更加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王健说。 据王健介绍,实行“自助餐”式的考试科目后,学生有20种不同的选择方法,对于东莞考生来说,可以充分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扬长避短,“但这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组织也形成了不小的挑战。”王健说,打破文理分科后,原有的教师资源配置面临重组的压力,学生的课程安排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科学安排。 对于“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体系,王健充分肯定了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创新。他告诉记者,不同于以往的单纯由老师记录评价的方式,改革后的综合评价主要由学生写实记录、收集审核事实证明材料、学生自我陈述和教师评语等项目组成。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记录在成长过程中反映其综合素质的具体活动并收集活动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证书、相片等材料,并在每学期末整理遴选,选出来拟用于招生材料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公示结束后由学生、教师、班主任确认签字并经学校审核后导入信息管理系统,最后在毕业前夕由教师进行评语。 “这对于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推进素质教育是很有帮助的,关键在于保证评价的真实、客观、公正。” 王健认为,要保证综合素质的“真评价”而不是“走形式”,不仅需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形成良好的制度保障,更需要高校参与进来,引领中学教育的改革。“中学要确保记录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是大学想要的,大学要将需求说明与培养目标结合起来让高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和课程调整,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变革,东莞也在积极布局。王健透露,东莞正在组织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到浙江、上海学习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与此同时,各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分层教学、选修走班制等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实际上,不止是广东省,近年来高考改革在全国渐次推开。截至目前,已有天津、北京、青海、江苏、海南、西藏、宁夏、广西、广东、甘肃、黑龙江、辽宁、贵州、河北、山东、湖南、贵州、江西等在内的20个省、市、区陆续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集中于2014年到2019年。 归纳起来,这些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有不少共同之处:在考试方面不分文理,在录取方面合并本科录取批次是大趋势,遵循“两依据,一参考”等,其他省份的改革措施也为广东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 作为改革先行一步的省份,浙江在教与学上的变化引人关注。除了语文、数学、外语这3门必考科目外,浙江学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技术7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计入高考总分。“7选3”带来了35种课程选择“套餐”,学校里的固定课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的课程表和走班制。以浙江永康一中为例,学校确定了27种“套餐”,之前的16个教学班打破成14个教学班,每个班大约有30人—48人。3门课程选择都相同的孩子被安排在前9个教学班,2门相同的孩子分配到了5个教学班,另外2个空教室留出来供学生自习。 而在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四所沪上知名高校近日分别公布了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办法,沪上其他高校也将在今年内公布相关使用办法,业内专家表示,这一举措对于优化高中教学改革有着标杆性意义。针对考生由于选择变多而带来的迷茫,不少地区的学校还尝试邀请行业校友回校分享经验,建立实习基地、创新中心等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并邀请大学教师开设讲座,为考生答疑解惑,避免考生再次陷入“唯分数导向”的选择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