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保定理工学院 >> 信息技术中心 >> 行业动态 >> 浏览文章
数字化赋能教学的“何为”与“可为”
【行业动态】 加入时间:2023年12月0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访问量:

日前,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出了14项举措,要求各地各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不断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引向深入。文件明确提出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数字化如何赋能教学质量提升?一起来看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陆的观点———

 

数字化赋能教学的“何为”与“可为”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陆

 

  教育部办公厅于2023年5月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课程方案落地规划、教学方式变革、科学素养提升、教学评价牵引、专业支撑与数字赋能等“五大行动”共14项举措,紧紧抓住制订课程实施规划、实施教学改革重难点攻坚、加强科学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学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推动课程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思维,以数据要素为基础,建立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映射关系,通过计算赋能增加对教育教学现象的认知维度,提升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认知水平,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系统流程再造、制度重构、整体优化的过程,可以有效解决教研中的难点问题。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与传统的教育信息化存在有本质的不同,传统的教育信息化是在物理空间中闭环完成,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则是物理空间的孪生数字空间中,支持通过算法发现教育教学中的新现象、新事物,例如可以通过算法计算对教育教学系统中的人、教学现象等做出诊断与预测,继而获得数据驱动下产生的新理论、新观点,乃至获得新知识。

 

  数据是对事物现象的表征方式,通过数据可以获知事物的现象。在数字化转型中,数据不仅可以用于表征教学现象和提供教学改进的论据,数据还可以使得还原论和整体论找到融会贯通的共同基础。例如利用AI技术对视频课例进行数据化的过程是碎片化的还原过程,而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的过程是集成化的整合过程,数据还原为数据整合打下基础,数据整合则将数据还原后的碎片重聚并显现出教育教学规律,体现出大数据时代的整体论是基于数据还原的整体论,是经过数据还原的并具有丰富细节的整体论,是实实在在对数据碎片的整合与重构。

 

  在数字化赋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警惕将数据主义放在与人文主义对立的立场上,不能一味坚持用数据理解、解释一切,或者滥用数据,而缺少对人的关切和人境遇的考量。在数据面前,教师作为研究者应该首先保持人的独立性,提高人的自觉性,发挥人的能动性,确保人的主体性地位。

 

  来源:课程教材研究所,节选自中国教育新闻网《持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大家谈⑨》